俄乌开战后 特别需要警惕假新闻

假新闻常有不足怪,如洪水滔天泛滥,则在俄军侵乌以后。

北约秘书长称中国用传播谎言和假信息来支持俄罗斯,中方驳斥 环球网2022-03-24 15:34

俄国防部:俄空降部队取得大进展,迫使乌武装分子撤离基辅郊区 环球时报视频 2022-03-24

俄国防部:俄军已将乌克兰武装分子赶出基辅郊区,缴获大量武环球时报军事2022-03-23 10:08

普京单刀赴会?拜登万没想到,俄方一个动作震慑北约29国!每日视讯军情圈发布时间:18小时前

俄军“战场屠夫”出动,7.5秒钟夷平一个城镇,所到之处万物寂灭利刃时刻发布时间:16小时前

“闪电战”打一个月了,“世界第二强军”还行不行 海边的西塞罗2022-03-25 00:00

基辅东部展开激战!美媒:俄军不敌,一天后撤30公里 大国天空 2022-03-24 06:57

俄乌战争,让世界看穿俄罗斯 水木视界 2022-03-24 12:01

宣扬俄军厉害,进展停滞是因克制仁慈,特点多是自媒体以小视频的形式出现,信息来源不清,发话人身份不明,不符合新闻报道常规,至今还在继续。

被认为有夸大战绩之嫌的俄罗斯军方也未离谱到这种程度。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29日发布的消息,对马里乌波尔也只是说“近期将解放该城市”:俄车臣行政长官卡德罗夫位于马里乌波尔,近期将解放该城市2022年3月29日, 00:08俄乌战争俄军兵败如山倒,带给人哪些思考?水木视界 2022-03-29 00:00——“俄军兵败如山倒”也有夸张的成分,但列举的战事进程,确实引人思考。

他们使用语言也太拙劣,动不动“突变”,“反转”,不是正好否定他们所宣扬的俄军一直是大胜吗;“罕见服软”也打了他们自己的耳光。原来他们常说对方“怂了”是骗人的。

普京下令:取消强攻亚速钢铁厂!美国宣布对俄实施新制裁 2022-04-21每日经济新闻
取消强攻,普京要求封锁亚速钢铁厂:做到“连一只苍蝇都无法飞过” 2022-04-21 18:48环球网
再要三四天就能打下钢铁厂?普京突然改变战术:不打了,改围困 2022-04-21 18:44 HE观察

这使那些痴迷普京的中国人失望了,就简体中文圈所见,攻击还在继续:

战事升级!残余乌军遭猛攻之际,爆炸性消息传来,泽连斯基绝望 视频 辣椒看点2022-04-20

“亚速营”末日降临!俄军钻地弹轰炸钢铁厂,乌2500人或全被消灭(视频) 终南剑客 2022-04-20

评论区还有人为普京献计献策,什么灌水、放毒、堵死……这些人都是魔鬼!

二爷ALEX:第61日:帝国的未来  一头驴的夜航船 2022-04-26 07:01——形势已越来越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某些人继续做梦: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蓄意造假以达到战争目的的,所谓兵不厌诈是也。昨天微博梅大师的正能量发言台揭露:黑客泄露了俄罗斯将军Bulgakov签的文件。在文件中,军方担心俄罗斯士兵拒绝战斗并且投降。要求通过散布乌克兰虐待战俘的视频来抹黑乌方。

虽然有文件可证,但是否可信,仍需谨慎,文件也可以伪造的,谨录存于此以备考。下面这条则已查证清楚,是假新闻无疑。

谢显宁:悬吊吊的元旦

2022-01-01


时光总算过了2021年跨入2022年——现在已经是2022年的元旦佳节了。

拙文之所以用《悬吊吊的元旦》做标题,因为在此之前,自己不能确定会不会有人跳出来呼吁抵制元旦。

前几天前几年的圣诞节,记忆犹新。加之这两天整治外语词,连幼儿园都不放过。再想起禁圣诞是若干年前由10名“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发起,更加感到“悬吊吊”。

在此之前,真的担心会不会有人突发性“爱”起“国”来,发出禁元旦的“战狼”之嚎。毕竟,这“元旦节”也是西方舶来品,而且比圣诞节影响更宽更广——所有国家都认同呢!

然而,元旦乃一年更始,是谓“新年”。自其诞生以来,已历二千零二十一年风雨沧桑,人类文明数千年进化交融,早已东中有西,西中有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哪里还分得开?即便有比博士还博士,战狼还战狼的东西跳出来,禁得了吗?


譬如这两天甚嚣尘上的用拼音取代英语。且不说拼音是本土还是“外来”值得探究,就权当本土吧,如果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英语(east,south,west,north)用拼音(dong,nan,xi ,bei)代替,“西直门”(xi zhi men)就有“锡纸门”、“吸脂门”……之解。而“西侧门”(xi ce men)就有“西厕门”“戏侧门”……之解。

这里举“西(xi)”为例,莫想歪了,因为“西”(拼音为xi,英语为west)直端端对应着“西方”的“西”字,最具有举例价值。

此外,中外交流,东西融汇之例不胜枚举,譬如:
时间,是不是废除几小时几分钟,改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数字,不用123456789,改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
用的:汽车、火车、飞机、高铁、手机、电脑……全是舶来品,废了吗?
玩的:电影、电视、钢琴、提琴、电子游戏……统统被消失?

学的:英语、法语、德语不说了。物理、化学,连名字都是西方的,不禁说得过么?禁了吧!大学中学不教这些课程照样吃饭,难道还会活不下去?但是,问题又来了,“学校”一词似乎也来自西方,其本土名称叫“学堂”、“学宫”。更早更本土叫“辟雍”。既如此,“学校”应该改成什么叫法才够得上“爱国”?

还有呢,还有比“学校”更成问题的问题——医疗——直接分为“中医”与“西医”,简直赤裸裸“崇洋媚外”!西医,禁不禁?取不取消?这个问题,够“有关部门”研究一阵子吧?

说起“有关部门”,问题又来了:本乡本土何时有过“部门”一说?“部门”一词,是不是西方传过来的?

在查清这个问题之前,可以肯定地说,“有关部门”当中的国务院、国防部、组织部、人事部、公安部、外交部……等,无疑来自西方。不是西方起码也不是东方。是不是须得改回去,叫枢密院、军机处、吏部、户部、刑部……?还有这些部门的领导——“领导”这个说法是“土特产”吗?退一万步姑且算是吧,但领导们的职务名称如主席、总理、厅长、局长、直至一般的公务员,肯定来自西方。岂不应该回过头去叫宰相、大臣、提督、千总、把总、听差?
……
这是不是吃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饱饭,撑的?

程晓农:全球二氧化碳减排与“澳大利亚疑问”

原创 程晓农 不知名20252021-11-30 08:37

虽然“全球暖化”论已经声名狼藉,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峰会照常召开。而证明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的观测数据之一,就来自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

然而,国际气象组织特地选择使用塔斯马尼亚观测点的数据,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质疑;尤其是熟悉塔斯马尼亚地理的澳洲人,更明白其中的不妥之处。由此又牵出不少对气候政策的疑问。本文对这些疑问逐一剖析。

一、全球气候政策的“澳大利亚疑问” 

今年11月初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了全球COP26气候峰会。会前SBS于10月21日和27日连续刊登了两篇报道,文中称其他发达国家认为,澳洲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不够强有力,而澳洲出口的煤碳和天然气还产生数倍于国内的碳排放量。这大概就是以欧洲国家为主的气候峰会参加国对澳洲有所批评的原因。由此来看,似乎在这些国家的眼里,出现了一个“澳大利亚疑问”,澳洲什么时候能跟上它们的步伐?

然而,这所谓的“澳大利亚疑问”其实引出了一个澳大利亚的真正疑问,那就是,位于澳洲南部塔斯马尼亚的一个二氧化碳观测点被选作全球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依据,但这个点上的数据能说明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活动过大、乃至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吗?

关于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全球气候政策的逻辑是这样的: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是客观存在,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罪魁祸首,因此必须通过减少人类活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即碳的零排放),为此发达国家要率先做到。

在这个逻辑链条里,塔斯马尼亚的大气观测数据是关键的一环。所以,重新审视一下塔斯马尼亚观测点,其实非常必要。如果这个观测点有疑问,那么,全球气候政策的上述逻辑链条就存在严重疏漏或错误。 

二、全球大气监测网精准检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要比较科学地观测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造成的影响,应该是在各大洲人类活动比较多的地方、而不是人类活动比较少的地方来设立大气监测点,这是常识。那么,实际上现存的全球气候观测点有多少,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全球大气监测网(Global Atmosphere Watch Program, GAW)在全球一共设立了30个观测点。其中在南极3个,北极圈附近4个;也就是说,这7个点附近基本上没有人类活动,其空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主要是季风造成的。剩下的23个观测点中,太平洋上有3个,印度洋上有2个,那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也主要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这样,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观测点全球一共只有18个,其中,大洋洲2个,北美洲1个没有,南美洲仅在最南端有1个,非洲大陆有5个,亚洲大陆2个(其中1个在印度,1个在中国西宁市西南90公里的瓦里关),东南亚2个,西欧国家6个。

从这些网点的分布来看,有两个特点。首先,观测点当中,位于南极、北极圈和太平洋、印度洋的12个观测点,基本上不反映当地人类的活动,南美洲南端的那个观测点也大致如此;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观测点不以观测当地经济活动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为目的。

其次,这个监测网在分析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方面,主要是为西欧国家服务的。因为西欧国家的减排政策比较严厉,监测结果可以证明,那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高,减排政策有效;但是,对欧洲国家最关注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中国和美国,这个观测网对当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情况基本上一无所知。

无论如何,按照这样的监测点来分析各国实际的二氧化碳浓度情况,是有严重缺陷的。世界气象组织(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采用这样的观测网点数据,来评判世界各国的二氧化碳减排程度,本身大可质疑。这才是全球气候峰会主要参与国都必须认真回答的大疑问。至少,从东亚、中亚、南亚、东欧、中欧、中东,到北美和南美大部分国家,在如此广大而人口密集的地区,究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实世界气象组织并不了解。

三、世界气象组织最近报告的依据:全球两个观测点

正因为世界气象组织不了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它只能依赖这30个观测网点中个别网点的数据;然后便轻易地做出了地球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这样一个结论,由此导出了气候政策。也许,大部分澳洲人并不知道,全球气候政策的判断基础,与澳大利亚有很大的关系;这仅仅是因为,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大气监测网在澳洲选了一个基准站,而这个基准战的大气观测数据被用来证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2020年9月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了一份报告《“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气候变化并未因COVID-19而止步》(报告编号09092020)。

该报告指出:“根据WMO全球大气监视网(GAW)中基准站的报告,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百万分之(ppm)410。2020年7月莫纳罗亚(Mauna Lua,夏威夷)和格里姆角(Cape Grim,塔斯马尼亚)分别为414.38 ppm和410.04 ppm,高于2019年7月的411.74 ppm和407.83 ppm……要稳定气候变化,必须持续将排放量减少到净零。”

我们从这段话得知,目前气候峰会大力推行的气候政策,其“科学”依据就来自这两个观测点的数据。假设这两个观测点的数据是可靠的,那么,仍然存在着一个大疑问,凭这两个点的数据,就能得出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因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而明显提高,因此地球变暖这样一个结论吗? 

四、塔斯马尼亚观测点代表地球暖化? 

从世界气象组织的上述报告中我们得知,2020年7月夏威夷的那个观测点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1年前上升了百万分之2.64,而塔斯马尼亚观测点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1年前上升了百万分之2.21。但是,那种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塔斯马尼亚的观测点位于该岛西北的格里姆角(Cape Grim)。该州面积6万8千平方公里,只有52万人口,人口密度并不高。中国的宁夏自治区与塔斯马尼亚州面积相当,而人口是塔斯马尼亚州的13倍。塔斯马尼亚是澳洲自然生态保护最完善的地方,全州40%的面积被列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气象组织把这个人口适度、自然生态相当完好的地方选为全球气候观测点,似乎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类活动造成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可能是以前为研究南极气候变化而选择为南极外围观测点。

为什么现在塔斯马尼亚的观测点数据会成为世界上两大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明显的地方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塔斯马尼亚的自然保护区里土壤干燥后,会转变成易燃的“褐煤”,容易发生野火,排放出二氧化碳。例如,2016年底发生的野火长达18天,烧毁的林木面积达950平方公里。野火并非人类经济活动,它产生的二氧化碳与人类活动无关。世界气象组织若从常识出发,照道理,应该将塔斯马尼亚这个观测点的数据从报告中剔除。若用这个点的数据来预测地球暖化,势必误导许多不熟悉塔斯马尼亚地理的人;而且,它也不能证明,人类减排了二氧化碳,野火就永不再起。

至于世界气象组织的上述报告引用的夏威夷观测点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就更是荒唐。该观测点所在位置莫纳·罗亚(Mauna Lua)位于美国夏威夷州最大的夏威夷岛(当地称为大岛),去过这个岛的游客都知道,这个岛有活火山,经常喷发。笔者去那里游览时,就曾捡了块尚且发热的火山熔岩凝块。火山喷发从来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重要来源。我相信,这个观测点的建立,一开始应该不是为了观测二氧化碳浓度,而是为了观测火山喷发的;至于后来什么时候被利用来作为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点,就不知道了。但是,就象把监测汽车驾驶人酒精含量的呼吸检测仪放到酒桶里检测,然后告诉大家说,酒桶里酒精浓度太高,这样的研究者难道真把世人都当无知者了?

也许值得追问一个问题,既然这两个世界气象组织选择的观测点数据被用来预测地球暖化,本身就大有疑问,那为什么世界气象组织没选择更靠谱的数据来证明这个结论呢?或许,这两个点的数据是唯一能证明这个机构预设结论的资讯了,其他地方的观测数据可能都不支持这个预设结论。 

五、为什么“地球暖化”应对政策变成了气候变化应对政策?

假如地球暖化确实日益严重,世界气象组织也许就不必选用塔斯马尼亚和夏威夷的不那么靠谱的数据了。这两个观测点的数据被选用,或许正好反映出该组织的无奈,因为对所谓的“地球暖化”观点,早就出现了大量质疑,以致于最后“地球暖化”应对政策这个标题都不得不修改了。

从网上查到的研究报告显示,1999年1月到2008年12月全球温度的变化是正负0.07摄氏度,比前一个10年的正负0.18摄氏度少很多,基本上稳定,引起全球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洋洋流的厄尔·尼诺现象。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南方科学中心主任——海洋学家根纳季·马吉硕夫(Геннадий Матишов)认为,全球不是变暖,而是在变冷;气候具有周期性,现在变暖周期已结束,正进入变冷周期。他今年2月23日接受《俄罗斯报(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采访时表示,等待人类的不是全球变暖,而是小冰河期。马吉硕夫说,他从1965年以来就一直在北极考察,没有全球变暖这一说;最近北极温度确实略有上升,因此一些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他指出,1878年和1933年北极处于同样的暖周期,但此后北极又进入冷周期了。

马吉硕夫院士认为,“要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至少需要分析1百年的数据,而不是只关注最近发生的事件”;马吉硕夫指出,气候是周期性的,人类正在成为新冰河时代开始的见证者;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出现了寒冷的冬季、干旱,还有强降水等等,这都佐证一点,我们正迎来全球变冷时期。马吉硕夫还指出,南极洲冰原是个非常稳定的系统,“地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洪水泛滥”之说,实在不值得一谈。

虽然“全球暖化”这个词消失了,但“全球暖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政策的理由,在后者的旗帜下仍旧卷土重来。据德国之声2007年2月3日报导,小布什任总统期间首次使用了“气候变化”这个词,来代替“地球暖化”,原因就是“全球暖化”论声誉不佳。如今已经没有一个政府愿意继续使用“地球暖化应对政策”这样的概念了。毕竟,地球事实上并未暖化,就像塔斯马尼亚的野火或夏威夷的火山不至于就毁了地球一样;而且,人类也并未愚蠢到要与大自然搏斗,去阻止火山喷发。

“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其实没有区别;那为什么前者声名狼藉了,换个名称就又活跃下去了呢?大概是因为它成了“政治正确”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政治正确”是不容许别人质疑它的“正确性”的,因为它“政治上是进步的,因而就是正确的”。

六、气候政策本身存在一个大疑问:二氧化碳排放量代替净排放

气候政策的核心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净零,即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扣除大自然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之后,净排放量为零。为此,气候政策提出了三个实现方法:一,植树造林,多吸收二氧化碳;二,用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和石油;三,付钱让发展中国家少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气候峰会开会时,相关国家却不关心第一个方法,而是聚焦在第三个方法,法国还为碳指标交易开始预作准备了;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则睁大眼睛问,给我们的钱在哪里。

其实,鼓吹气候政策的多数发达国家不只是不关心第一个方法,而且是故意忽略了第一个方法。证据就是,在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当中,并没有净排放量的计算;因此,气候政策就变味了,虽然口头上的目标是净排放量减少到零,而实际上很多国家只是关心让总排放量大的国家拿钱出来。

事实上,相关的气候研究机构只用化石燃料消耗量和出口量来计算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却拒绝计算计算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借口是,吸收量的计算太复杂。这就把气候政策关于“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减少到零”变成了一句虚话、假话;我们也从未见过哪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各国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数据。这是长期以来气候学界故意造成的人为错误。而这种错误计算的后果是,很多被指责为总排放量过大的国家,可能实际上净排放为零,不应该受到气候政策那种要它们为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出口付费这样的惩罚。

科学研究指出,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据此,我做了两个粗略的估算。其一,美国2008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是546,101万吨,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3%,相当于森林面积为309万平方公里(30,900万公顷)。按森林的有效光合作用季节为每年6个月计算,则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562,000万吨,是排放量的10倍。中国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03,192万吨,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16.5%,相当于森林面积158万平方公里(15,840万公顷),每年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2,851,200万吨,为排放量的4倍。

这样的估算当然不是精确计算,只是为了说明,现在不考虑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收费减排政策,其中的错误有多大,而这种收费的荒唐又何其明显。

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与青少年会面后抨击“假新闻”与检察官的“不当行为”

唐纳德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与青少年会面后抨击检察官在凯尔里滕豪斯审判中的“不当行为”

唐纳德特朗普说如果凯尔在基诺沙不迅速采取行动“他就会死”

作者: 汉娜·格罗斯曼| 福克斯新闻3小时前

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二在海湖庄园与凯尔·里滕豪斯 (Kyle Rittenhouse) 的“汉尼提”(Hannity)会面后发表了评论。 

特朗普表示,里顿豪斯受到了“检方不当行为”的影响。 

“[Rittenhouse] 不应该为此经受审判。如果他不扣动扳机,那个在四分之一秒内将枪对准他的头的人他会死的扣动扳机。凯尔早就死了,”特朗普说。 

2021 年 11 月 15 日星期一,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的基诺沙县法院对凯尔·里顿豪斯进行的审判中,助理地区检察官托马斯·宾格拿着凯尔·里顿豪斯的枪,他在该州的结案陈词中给出了该州的结案陈词。里顿豪斯被指控杀害两人并打伤一名去年在基诺沙抗议警察暴行时排名第三。 (Sean Krajacic / The Kenosha News via AP, Pool)

2021 年 11 月 15 日星期一,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的基诺沙县法院对凯尔·里顿豪斯进行的审判中,助理地区检察官托马斯·宾格拿着凯尔·里顿豪斯的枪,他在该州的结案陈词中提出了该州的结案陈词。里顿豪斯被指控杀害两人并打伤一名去年在基诺沙抗议警察暴行时排名第三。(Sean Krajacic/The Kenosha News via AP, Pool) (Sean Krajacic/The Kenosha News via AP, Pool)

2020 年 8 月基诺沙的抗议和骚乱中,里顿豪斯开枪打死了36 岁的约瑟夫·罗森鲍姆和 26 岁的安东尼·胡贝尔,这场抗议和骚乱在警察射杀雅各布·布莱克后爆发,使他腰部以下瘫痪。Rittenhouse 枪杀的第三个人 Gaige Grosskreutz 在审判期间幸存并作证。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年轻人……不久前刚刚离开海湖庄园,他本不应该经历那样的事情。那是检方不当行为,现在美国各地的民主党都在发生这种情况。”

法官多次告诫检方,包括提出里顿豪斯在被指控后选择保持沉默的事实。在第五修正案保护那些罪证自己被控犯罪的-他们没有透露任何信息给警方,检方,或法官。

经过几天的审议,陪审团对每项指控都做出了“无罪”裁决。 

里顿豪斯周一在“塔克卡尔森今夜”节目中说:“我是一个无辜的 17 岁少年,遭到猛烈攻击并为自己辩护。” “我觉得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诽谤……我不认为我能够出去找到一份工作而不必处理骚扰。但我现在处于一个地方……我必须拥有人们和我在一起是因为人们想杀我只是因为我为自己辩护——他们太无知了,看不到所发生的事实……我看到了一些威胁。人们说有些事情绝对令人作呕。”

凯尔·里滕豪斯 (KYLE RITTENHOUSE) 讲述了基诺沙的骚乱,对自无罪释放后的首次采访中的媒体报道进行了回应

2021 年 11 月 10 日星期三,凯尔·里滕豪斯 (Kyle Rittenhouse) 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的基诺沙县法院受审时作证。里滕豪斯被指控在上次抗议基诺沙警察暴行期间杀害两人并打伤三分之一年。 (马克赫茨伯格/泳池照片通过美联社)

2021 年 11 月 10 日星期三,凯尔·里滕豪斯 (Kyle Rittenhouse) 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的基诺沙县法院受审时作证。里滕豪斯被指控在上次抗议基诺沙警察暴行期间杀害两人并打伤三分之一年。(Mark Hertzberg /Pool Photo via AP) (Mark Hertzberg /Pool Photo via AP)

媒体对审判的报道因歪曲事实而受到抨击,包括里顿豪斯将步枪带到州界的谎言。一些网点更正了他们的报道

这位前总统猛烈抨击媒体,并重申他们是“人民的敌人”。他引用他们对揭穿的斯蒂尔档案的报道作为“假新闻”的众多例子之一。 

“他们是人民的敌人,我们可以拥有一个能够治愈和团结的国家,除了媒体煽动它。他们太腐败了。假新闻[媒体],但它真的是腐败新闻。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腐败的,”他说。“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虚假调查。” 

“人们已经变得明智了……这只是一种耻辱,”他说。 

特朗普还用“坏饼干”谴责威斯康星州沃基肖的袭击事件。

截至周二晚上,警方表示,周日下午发生的袭击事件中,一辆红色 SUV 冲进游行队伍,造成6 名受害者死亡,62 人受伤。警方指控 39 岁的达雷尔·布鲁克斯 (Darrell Brooks) 犯有多项故意杀人罪。 

威斯康星州沃基沙市 - 11 月 22 日:警方清理了一名司机在 2021 年 11 月 22 日在威斯康星州沃基沙市市中心大街上闯入圣诞游行后留下的碎片。 一名驾驶 SUV 的人进入游行路线并袭击了数十人,造成 5 人死亡。 (摄影:Jim Vondruska/Getty Images)

威斯康星州沃基沙市 – 11 月 22 日:警方清理了一名司机在 2021 年 11 月 22 日在威斯康星州沃基沙市市中心大街上闯入圣诞游行后留下的碎片。一名驾驶 SUV 的人进入游行路线并袭击了数十人,造成 5 人死亡。(摄影:Jim Vondruska/Getty Images) (摄影:Jim Vondruska/Getty Images | Wisoncin DOJ)

特朗普说:“他被保释出来,他是个粗心大意的人。” “这家伙疯了,是一个真正的职业罪犯和坏人。好消息是他讨厌特朗普,好吗?他讨厌特朗普——根据早期的报道——他应该这样做。”

警方文件显示,在袭击发生前几天,布鲁克斯据称打了一名妇女的脸,并用他的车碾过她。报道称,这名女子的裤子上有轮胎痕迹。布鲁克斯在这起事件中受到指控,然后缴纳了 1,000 美元的保释金。 

“他不应该出去。他不应该出去,”特朗普说。 

“你能想象吗?我看着那辆车开进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都是因为一个坏人。他被保释出来,保释金很低。只是一个可怕的、可怕的情况。我的意思是,太可怕了。”

汉娜·格罗斯曼是福克斯新闻的副主编。在推特上关注她@GrossmanHannah

法广 | 谁说法国生物学家拉乌尔要去中国了?

发表时间: 20/05/2020 – 22:34更改时间: 20/05/2020 – 22:34

Le professeur Didier Raoult ne compte pas quitter la France, contrairement à ce qu’ont annoncé plusieurs médias. © AFP

作者: 法广

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与教学研究所主任迪迪埃·拉乌尔决定离开法国去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20日上午消息从《Entreprendre》杂志网站登出后,被地方和部分大媒体竞相转载。拉乌尔助手鲁塞尔(Yanis Roussel)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刊登此消息的媒体,快速辟谣,一再告诉媒体,拉乌尔不会离开法国去中国。到目前为止,拉乌尔本人还没有表态。

巴黎时间19点,《Entreprendre》杂志网站已删除拉乌尔选择去中国的消息,相关报道标题改为疑问句:“拉乌尔会不会离开法国?”该杂志敦促拉乌尔本人出面表态。

根据《巴黎人报》、《解放报》当晚刊登的消息,《Entreprendre》杂志是依据一份电子邮件说拉乌尔已无法在法国展开正常医学研究,他并批评法国医学界官僚、部分人追求的是仕途而不是救死扶伤。为此,他决定离开马赛,受聘于北京大学附属著名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根据《解放报》的报道,拉乌尔要去中国工作的消息完全不属实,有人顶替他发出一份假电子邮件。

随后,《巴黎人报》刊出消息说,拉乌尔本人从媒体上得知自己将被调去中国搞研究,他对此轻松地一笑了之。

拉乌尔:新冠疫情中巴黎大区死亡人数比武汉还多!

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与教学研究所主任迪迪埃·拉乌尔20日在一份上传的Youtube视频上批评卫生部门在巴黎大区救治患者不得力,死亡的人数比马赛多5倍。

他在8分多钟的视频中表示,武汉人口和巴黎大区人口相仿,分别为1千1百万和1千2百万。根据法国卫生局的死亡人数统计数字,巴黎大区新冠病毒死亡人数截至5月19日为6816人;拉乌尔表示,中国官方调升的武汉死亡人数为3869。

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与教学研究所主任拉乌尔还表示,马赛医院采用了他建议的羟氯喹加消炎药阿奇霉素的疗法,60岁以下的没有一个死亡病例;70岁以下死亡病例为两例。他还表示,巴黎大区死亡者中不仅仅是老年人,还有一些中青年。他不赞成在病情初期拒绝使用羟氯喹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