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中国为何对中国威胁论的提倡者敞开大门?

最近,在权力殿堂活跃了大半个世纪的美国国际关系大师、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百岁高龄去世,很多人都在问: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是否会回到美国华府决策圈?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与美国现状,这当然是指对华外交是否会实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该理论严词批评1990年代后的新自由主义(理想主义)外交政策“民主和平论”,并极力主张国家在决策时权力与利益的考量,高于理想或道德。这让我想起一个极有趣的现象:现实主义外交理论当中的进攻型现实主义理论的提倡者、被视为“中国威胁论”的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近20年以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他自己也认为中国学界同行最懂得他。探讨一下其中原因,很长知识。

米尔斯海默与“中国威胁论”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与刚去世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年龄相差24岁,算是美国两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代表人物,基辛格退出政界是在1970年代末,米尔斯海默一生著作甚丰,多在国际社会享有盛名。他在《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2001年,以下简称《悲剧》) 中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世所瞩目。2010年9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K·贝茨(Richard K.Betts)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杂志发表《冲突还是合作?重温三个愿景》(Conflict or Cooperation? Three Visions Revisited),称《悲剧》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1992)、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塑》(1996)这三本书,是后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三本著作。2018年9月,米尔斯海默出版了《大幻觉:自由梦想与国际现实》(The Great Delusion: Liberal Dreams and International Realities ),在美国引起了激烈争论。英国《金融时报》将其列为2018年最重要著作。

中美关系交恶之后,人们更是意识到他在《悲剧》一书中曾对此有过精准的预言。俄乌战争以来,米尔斯海默更是成了热门人物,人们突然想起,他在2015年6月那场视频演讲中成功地预测过俄国一定会对乌克兰下手,尽管他对冲突的起因分析美乌皆不喜欢,却无损这一预测“神准”。

中国对米尔斯海默敞开大门

米尔斯海默在《悲剧》一书中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主张,在论证大国之间权力竞争的源头时,列出了五个当今国际体系的基本现象:1、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2、大国本身具备某些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为其彼此伤害甚至摧毁提供必要的资本;3、一个国家永远无法把握其他国家的意图;4、生存是大国的首要目标;5、大国是理性的行为体。这五点成了米尔斯海默的论述核心,即世界上并不存在“好国家”与“坏国家”之分,作为国际体系内的主权国家就会依照国际体系的规则去行动。基于这些,大国之间必须保持力量平衡,由此延伸,米尔斯海默得出了中国为何无法和平崛起的核心观点。

米尔斯海默指出,任何一个大国虽然无法建立全球霸权地位,但是基于安全的考虑,一个大国会不断的追求权力,从而建立地区霸权,但当今世界只有美国能够成功地建立地区霸权。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在追求并建立西半球的地区霸权地位的过程中,也多次扮演了“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也就是说,美国无法容忍另一地区出现地区霸权,当一个地区出现潜在的地区霸主时,美国就会开始进行干涉和遏制。支持米尔斯海默这一观点的核心论据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中分别对于威廉德国,纳粹德国-日本,苏联的遏制。

在预测中国的时候,米尔斯海默直言:“一言以蔽之,我的观点是,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增长,就会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美国却要全力以赴阻止中国取得地区霸权。而中国的大部分邻国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越南会联合美国遏制中国权力。结果将是激烈的安全竞争,战争颇有可能。说简单些,中国崛起之路大概并不平坦。”

《大国政治的悲剧》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米尔斯海默的声音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对中国来说,2001年10月还未加入WTO,正处在希望叩开WTO的大门的紧要关头,对这本书极感兴趣,2003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中译本,2003年10月28日,米尔斯海默应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邀请,开始为期12日的第一次访问中国之旅,期间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演讲和研讨活动,并访问了中国外交部。此后20年间他数至中国,与中国学界辩论的重点也日渐深入。

中国比较喜欢外国学者赞美中国,不少批评者会拿不到签证。为何提出“中国威胁论”的米尔斯海默不仅没被排斥在外,反而受到各大学这种半官方机构的热烈欢迎?

中国学界对“中国威胁论”从误读到“最懂”

在今年4月28日的一段采访视频中,记者要求米尔斯海默解释一下,他为什么在中国很受欢迎。米尔斯海默言简意骇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中国非常理论化。他们非常关注理论的运作。过去的对话中,中国的精英们会谈到经济相互依赖理论,作为对我现实主义世纪观的挑战。

“喜欢我的第二个原因是我认真对待中国。我说中国将上升到与美国竞争的阶段,我认为中国想听到这个。 “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我将美国描述为一个无情的强国。他们会告诉我,终于有一个美国人说出了美国的真相。 “

第四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我,认为我的论点中蕴含着一种力量。他们明白,随着他们越来越强大,一场安全竞争不可避免。好几个对话者告诉我,他们想听听我的理论,好弄明白它为什么是错的,以及他们如何证明,中国可以和平崛起。我总是告诉他们,你无法击败我的理论,中美之间注定要进行激烈的安全竞争。但直到2018年,我的大多数对话者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他们认为川普入主白宫后,中美关系恶化是个例,当拜登上台时,很多人以为中美关系会回到过去,回到单极世界。但我告诉他们回不去了。”

米尔斯海默的这种总结,从他历年与中国学者的对话、接受媒体采访中有迹可循。在最初几次与中国学者阎学通等人的对话中,双方辩诘的焦点就是:中国方力辩中国和平崛起不会形成对世界的威胁。之所以如此,中国那时刚加入WTO两年,还在韬光养晦阶段,不希望被美国看作国际安全的威胁。为了打消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顾虑,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2003年11月博鳌亚洲论坛的一次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 和平崛起”这个概念,美国极为注意,外交事务于2005年发表了郑必坚的《中国和平崛起走向大国地位》(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reat-Power Status)但其间经过小布什、奥巴马两任总统,中美一直维持着高层战略对话,两国的关系在战略伙伴关系与重要的合作伙伴之间游移。

2018年确实是个关键年份。2017年1月川普入主白宫之后,拥抱熊猫派在美国对华外交中失宠,在准备一年左右后,针对中国先后出击:公布301条款调查报告(3月),打击千人计划抓捕四位华人教授(8月)、美国司法部宣布加强《外国代理人登记法》的执行力度(9月),北京从中感受到丝丝寒意。紧接着就是2019年3月开展的对华贸易战。当时中国实行的是以拖待变,希望换个总统之后中美关系回到过去,结果未能如愿,两国关系恶化到前所未有,摩擦性外交成了拜登与习二位当政美中时期的主调。

从2001年《大国政治的悲剧》到2018年《大幻想》出版,这17年间国际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学界与米尔斯海默的接触,始于要论证“中国和平崛起”以驳斥“中国威胁论”,经历过自2018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剧变,终于承认米尔斯海默对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局势的判断富有前瞻性。在《中国对米尔斯海默的八个误解》当中,作者罗列了他认为的所有误解。也因此,米尔斯海默半开玩笑地戏说:他喜欢去中国,因为最懂他的人在中国。

何清涟:以巴冲突战场之外的大分裂

不知名2025 2024-01-06 20:33 发表于美国 

观察以巴战争,会发现它与俄乌战争一样,除了战区的军事战之外,还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政治战与舆论战;引发的分裂则比俄乌战争更甚。目前,以色列-美国联盟在军事上完全占压倒优势,但舆论战成势均力敌之态,西方只在主流媒体上占优势,社交媒体上则是穆斯林一方占优势。政治战上,美国比俄乌战争时明显被动很多,至今未提要召开联合国大会,动议谴责哈马斯-巴勒斯坦。10月16日,联合国召开安理会,俄罗斯呼吁在加沙实行人道主义停火未能通过,但反对停战决议国家只有美英法日四国,支持的有俄中、阿联酋、加蓬、埃塞俄比亚五国,其余的国家弃权。这对美国明显不利。

西方支持以色列,后院火星四溅

哈马斯所行之事仍然与过去没有区别,非常残暴;西方国家也未改变对哈马斯是恐怖组织的定性;以色列的靠山仍然是美国,布林肯以美国国务卿身份表态毫无保留支持以色列之时,还特别声明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放在以前,哈马斯向以色列首先挑衅,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多数会保持沉默,两不相帮;西方国家也不会有人胆敢上街游行抗议,公然表达对哈马斯的支持。但这次以有个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特点:不仅阿拉伯国家一边倒地表态支持哈马斯并谴责以色列,欧洲各国更出现少数民众兴起反犹太主义行动,或在网络上散布支持巴勒斯坦激进武装组织“哈玛斯”的言论,英美各国的大学还发生了支持哈马斯的签名抗议活动,英国、法国不得不宣布,凡参加支持哈马斯活动的外国学生,将取消签证,遣返回国。

在欧洲,每天都有无差别杀人事件发生。布鲁塞尔发生枪击案造成两人死亡,比、法、意及欧盟领导人纷纷谴责该袭击事件。

民主党基本盘在以巴冲突中势同水火

最戏剧化的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美国发生的事情:民主党总统拜登、防长奥斯汀与国务卿布林肯都坚定地表示支持以色列,但他们的基本盘却不与他们保持一致:BLM、青年学生(包括高中生)、美国的穆斯林都有人支持哈马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等常春藤大学,均出现了支持哈马斯的抗议活动。

且看巴以战火如何灼烧美国教育界。

哈佛最先出现支持哈马斯的签名活动。10月10日,由34个哈佛学生组织组成的联盟表示,以色列该为此事件负全责。声明强调以色列政权对巴勒斯坦人的持续压迫,呼吁哈佛大学社区采取行动,制止对巴勒斯坦人的持续打击。声明的最后写道:为了学生的安全,所有最初签署组织的名字在此时被隐藏。

这所大学所发生的一切,在美国教育界很有代表性。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学生10月13日举行了支持哈马斯的示威,参加者高呼 “一个解决方案” 以解决巴以冲突。在赞扬哈马斯时,一名与会者声称,这个恐怖组织是在 “为他们的人民而战,为他们的国家而战”。这次集会用印有哈马斯滑翔伞的传单进行宣传。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学生们举行了反以色列集会,参加者们高呼 “起义,起义” (intifada, intifada),这是阿拉伯示威者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唤起了对过去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起义的记忆。

以上仅仅只是美国大学中支持哈马斯抗议活动的数例。就在笔者截稿之时,各大学的支持哈马斯活动还在此起彼伏地发生。

这种分裂也发生在高中。新泽西的Cherry Hill East高中,在高中学生当中,也响应了哈马斯全球愤怒日的号召,因以巴冲突发生严重分裂。

以上情景与中国文革初期一样,全国大中学生(包括部分五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都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参加文化大革命的大辩论。

民主党的最紧密基本盘BLM也出来表态。Black Lives Chicago于10月11日在X上发表了如下图片:

降落伞上挂着巴勒斯坦国旗,下面写着“我与巴勒斯坦站在一起”,引发了愤怒。BLM 全球网络基金会明确表示,它与芝加哥分支或BLM的草根组织没有关系。金主发怒,BLM 芝加哥不得不表示反悔,删去该帖。

以上情形,与美国民主党这些年急剧左转、基本盘各派政治态度(特别是在以巴的立场上)相互冲突有关。盖洛普自今年3月以来就以巴冲突对美国人进行一项追踪调查,民意调查发现,美国人支持以色列的逾半 ,达54%;支持巴勒斯坦人则只有31%,只有 15% 的人没有偏好。但美国民主党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支持率为 49%,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对以色列的支持率仅为 38%,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另外两个数据更人令人寻味:70%以上犹太人支持民主党,共和党的人对以色列的支持度反而高达78%。就在众议院的民主党议员要求白宫降低对以色列的支持度之时,美国共和党籍的参议员科顿敦促国土安全部驱逐支持哈马斯的外国人。

美国犹太商界大佬纷纷对哈马斯支持者合上支票本

犹太人在美国的影响力非常大,早在2004年,小布什任总总统期间,曾经签署《全球反犹太主义审查法》(Global Anti-Semitism Review Act),这部法律对何谓“反犹太主义”有非常详细的条款,对犹太人呵护备至,如同后来对黑人的呵护一样。

但犹太人不是黑人,不需要特别保护,在美国政界、工商界、金融界、媒体界崭露头角的犹太人比比皆是,创办的企业多赫赫有名,例如高盛、花旗银行、戴尔、摩根大通、雅诗莱黛、英特尔、谷歌、脸书、哈根达斯、时代华纳、梦工厂、美国广播公司、迪士尼集团、哥伦比亚广播公司、Viacom、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星巴克、唐恩都乐、甲骨文、卡尔文·克莱文、玩具反斗城、孩之宝、达索军工、罗斯柴尔德银行、汇丰银行、推特、埃克森美孚石油、BP石油、海湾石油、葛兰素史克、辉瑞制造、强生、拉菲、杜邦、美高梅、孟山都、雪佛龙、微软(比尔盖茨母亲是犹太人)等等。许多中国知名科技企业都有犹太人的入股。

犹太富商一直是美国各大学慷慨的捐助者。大学发生的哈马斯支持抗议活动终于引发美国商界大佬们的强烈反弹。毕业于哈佛的亿万富翁、对冲基金首席执行官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和其他几位商界领袖要求哈佛大学公布学生姓名。阿克曼在社交平台表示:“在发表支持恐怖分子行动的声明时,一个人不应该躲在盾牌后面。”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十几位企业高管支持比尔·阿克曼拒绝雇用哈佛学生团体成员的呼吁,其中包括沙拉连锁店 Sweetgreen 的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纽曼 (Jonathan Newman) 等,一致表示不会聘用这些哈马斯支持者。

可能的“黑名单”给学生们极大压力。据哈佛校报Harvard Crimson报道,在反对声日益高涨之后,截至10月11日下午,最初34个签署该声明的学生组织中,至少已有8个撤回了在声明上的签名。哈佛大学校长Claudine Gay和包括 15 名院长在内的高级领导层10月12日发表声明称,他们“对哈马斯本周末针对以色列公民的袭击造成的死亡和破坏感到心碎” 。但声明避免直接提及这封学生信或对此的反应。

哈佛校方的态度让其重要捐助者亿万富翁、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创始人列斯利·韦克斯纳(Leslie Wexner)的不满,他在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中正式切断了与哈佛大学的所有联系和财务支持,这封信的开头称哈佛大学为“哈马斯哈佛”(Hamas Harward),直言“哈佛大学领导层未能针对以色列无辜平民被野蛮谋杀采取明确、明确的立场,这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恶心。”

哈佛大学是美国政界最有影响力的大学,培养了八位前总统和九位现任最高法院法官中的四位大法官,因为在以巴冲突中支持了哈马斯,立刻被捐款人抛弃;其他的学校也难免遭受这种待遇,前美国驻华大使、曾任犹他州州长的洪博培(Jon Huntsman )抗议宾州大学在以色列遭受哈马斯攻击后表现的沉默,说近年来宾大已变得面目全非,他的家族基金会将对宾大“合上支票本”。洪博培一这家三代都是宾大毕业,给宾大的最大一笔捐款是1998年向宾大沃顿商学院捐助的四千万美元。

Leberial立场的网刊The Free Press发表《捐助者的反抗能拯救美国大学吗?》 https://thefp.com/p/can-the-donor-revolt-save-american-universities… 一文,列举了美国大学出现支持哈马斯的抗议之后,商界大佬们用合上支票本、停止聘用、开列聘用黑名单等方式表达愤怒的多个事例之后,提出是Woke毒害了美国大学。这个反思回避了Liberial自身的责任,如果不是Liberial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罗琳等类人物在美欧社会的持续推进,美国大学不会被极左Woke(觉醒主义)占领。极左从2020年开始抛弃了这些Liberial,不代表Liberial就与大学的极左化脱离了干系。

目前,以巴冲突正在发酵,10月16日,加沙人员密集的阿赫利浸信会医院(Al-Ahli Hospital)遭到袭击,被夷为平地,人员几乎全部丧生,这在巴勒斯坦和中东引起巨大波澜。这类新的人道事件如果再度发生,世界分裂还会继续扩大。美国拜登政府不仅要面对世界分裂,还得面对本党分裂,处置不当,还会失去不少犹太金主的金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