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 “中国迪马”和被他们“接管”的土地

安德烈·扎哈罗夫(Andrei Zakharov)、阿纳斯塔西娅·纳帕尔科娃(Anastasia Napalkova)、凯瑟琳·泽维列娃(Katherine Zeveleva) BBC俄语

  • 5小时前(BBC中文 2019-10-30 14:50)

在俄罗斯工作和在中国没什么区别。早上起床,然后去上班,俄罗斯远东地区迪米特罗沃村(Dimitrovo)的中国农民庄文鹏(音译)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搬到了俄罗斯东部这个幅员辽阔但人口稀少的地区,庄文鹏便是其中之一。有来到这里的中国居民用俄文为自己取名“迪马”,于是“中国迪马”这个称呼便成为一个新符号。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寻求在本地或中国投资的农场工作,也有人直接租借土地,建立自己的农业公司。

在与西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克里姆林宫欢迎中国在俄罗斯的扩张。2014年,俄罗斯从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就此与西方开始对峙。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进一步转向北京,促进两国经济合作。

不过,在远东地区的村庄里,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关系常常“爱恨交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许多集体农场也随之熄火。阿穆尔州的马克西莫夫卡村(Maksimovka)距离中国黑龙江省只有约70公里。村中心有一座废弃的建筑,它曾是马亚克(Mayak)集体农场的所在地。

Image caption 马克西莫夫卡村中心有一座废弃的建筑,它曾是马亚克集体农场的所在地。

门上已没有锁,陈旧的地板上散落着上世纪80年代的文件。这里曾经有400人工作,但农场还是倒闭了。农场主席叶夫根尼·福金(Yevgeny Fokin)最终将数千公顷土地租给了中国企业家。

他们被低租金和大农场所吸引。

“我们把股份给了福金,认为土地归集体所有会更好。但他把一切都交给中国人就走了,我们什么都没了,”马克西莫夫卡村的塔蒂亚娜·伊万诺夫娜(Tatyana Ivanovna)说。

如今,农场被高高的金属栅栏包围,里面是数十台拖拉机和收割机。

中国公司是如何接管

马克西莫夫卡村的场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并不罕见,与中国接壤的五个地区也都有类似的故事。

21世纪初,中国企业首次出现在俄罗斯远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对这个区域的兴趣进一步加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资农场负责人对BBC俄语记者说:“当时(中国人)正在焦急寻找投资的地方。”

中国在远东的投资增加后,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涌入的中国农民。

“我们自己土地少,但人多,”另一位匿名的中国农民说。

根据俄罗斯国家土地登记部门的数据,BBC统计出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或租赁的土地至少有35万公顷。2018年,远东地区约有220万公顷土地为农业用途。因此,中国人参与经营的土地约占16%。

但BBC了解到实际的比例可能更高。

Image caption 很多中国人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来到远东地区工作。 Image caption 当地居民抱怨称,年轻人都前往了大城市,村子里只剩下退休人员。

地方长官亚历山大·莱文塔尔(Alexander Levintal)表示,在很多情况下,俄罗斯官方出租的土地实际上由中国人管理。

“几乎所有原本是集体所有的土地都被转交给了中国人,”犹太自治州农民协会会长亚历山大·拉里克(Alexander Larik)说。

中国迪玛的故事

在奥比特诺耶宝雷村(Opitnoye Polye)的门口有一处标志。这里是该地区最著名的中国农民定居点之一。

和这里的许多中国人一样,居民辛杰取了一个俄罗斯名字,叫做“中国迪玛”。

Image caption 大豆是中国农民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

上世纪90年代,迪玛移居到俄罗斯远东的犹太自治州,租用了超过2500公顷的土地来发展大豆种植。他现在雇佣了大约10名俄罗斯工人和15名中国工人。

迪玛积极地融入了这儿的社区生活。他为幼儿园的孩子们买礼物,冬天的时候,他还会给偏远的村庄送去拖拉机,帮助扫雪。

很少能有农民能像迪玛那样融入当地。中国移民经营的农场大多宛如堡垒。例如,在离中俄边境半小时车程的巴布斯托沃(Babstovo),有一座友谊农场,它被高高的围栏围住,还有一面红旗。

爱恨交加的关系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冲突在这里并不少见。

2015年,3名俄罗斯人进入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一家中国工厂,用棍子威胁一名中国保安,要求给他们食物。

第一次他们带走了60个鸡蛋和两瓶油。几天后,当他们回来偷拖拉机引擎时,他们遇到了同一个拿着斧头的中国保安。

Image caption 在休息时间,中国移民前往商店购物。

这些俄罗斯人后来被判处5至9年不等的监禁。但这背后,很多俄罗斯人仍对外来劳工和企业的涌入感到不满。

俄罗斯科学院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中国的对俄政策是“扩张”。

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威胁到了俄罗斯的领土完整,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中国威胁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他们早上7点就出发了,天黑了才回来。我几乎看不到他们,他们也看不到我,”当地居民伊万诺维奇(Ivanovich)这样描述他的中国邻居。

当地人常抱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被控使用了被禁的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可以消灭杂草,以提高作物产量。

Image caption 犹太自治州的一处中国农场。

“看起来他们用的除草剂和我用的一样,但他们杀死了我留下的杂草。我看到(中国人)的一些瓶子,我问这是什么,他们马上就藏了起来,”犹太自治州的居民维塔利·基万(Vitaliy Keyvan)说。

“在这里,他们使用了除草剂,(后来)那里长出了苔藓一般的霉菌,大豆变得侏儒,”犹太自治州的另一名农民阿纳托利·伊柳什科(Anatoly Ilyushko)说。

但在迪米特罗沃村,也有一些俄罗斯人与中国人建立了友谊。

“他们带来啤酒给我们喝。我给他们鸡蛋、蜂蜜,”亚历山大对BBC说。

有多少中国人?

俄罗斯通过对联邦各地区实行不同的移民配额来限制外国公民的流入。

索科洛夫斯基(Sokolovskiy)是一名来自阿穆尔州的农民,他说,尽管该地区实行零配额政策,但他那里的农业行业仍无证雇佣了约1000名中国工人。

远东地区没有官方统计的无证劳工人数。

犹太自治州农民协会会长亚历山大·拉里克说,中国农场主一般更喜欢雇佣中国移民,而给俄罗斯人提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中国人不喝酒,他们无处可去。他们来这里是为了这个季节。我们的居民来到这工作一周、讨些钱,然后就纵酒狂欢,”一位匿名的俄罗斯籍农业公司负责人说。

另一位俄罗斯农民阿纳托利·伊尔尤什科(Anatoliy Ilyushko)对BBC说,中国工人的表现“比俄罗斯工人好100倍”。“中国人就是死也会先完成他们的工作,”他说。

俄罗斯在保护工人权利方面记录不佳,尤其在农业领域。

Image caption 一名在阿穆尔州工作的中国移民。 Image caption 一名中国农场妇女正在晒被子。

一名俄罗斯拖拉机司机说,中国农场主每天付给俄罗斯和中国工人大约1000卢布(12英镑),让他们轮班,每人每天工作12小时。

一位匿名的中国农民则抱怨俄罗斯员工的饮酒习惯。

“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喝酒。今天你付钱给他们,明天他们就不来了。纪律问题太严重,”他说。

高潘(音译)是一名翻译,他的俄文名是“安德烈”(Andrei)。他对此有不同看法。

“在设备方面,我们(中国)的司机不是什么都懂,但你们(俄罗斯)的司机非常了解。”

“作为工人,他们是一样的,”他说。

Image caption 随着中国人的到来,迪米特罗沃村重新热闹了起来。

“俄罗斯工人和中国工人有什么区别?俄罗斯工人比中国人聪明,”庄文鹏说。

还有一些当地人认为,没有中国投资者,远东地区的土地将会闲置。

“我们村里只有几个人,没人去工作。如果中国人离开,那么很快就会杂草丛生,像以前一样,最后被一把火烧尽,”一名当地人说。

图表制作:奥莱西亚·沃尔科娃(Olesya Volkova 摄影:基里尔·格拉兹科夫(Kirill Glazkov

久岛:一名纽约福州人讲述偷渡客的故事

2019年10月30日 08:16
久岛

一名纽约福州人讲述偷渡客的故事

90年代初期轰动美国的 “金色冒险号”华人偷渡船惨剧。照片来自美联社。

从90年代初期的“金色冒险号”上载有286名大多来自中国福建的偷渡客,结果10人溺死其余人被抓的大惨案,到最近英国发生的卡车集装箱中39具尸体的案件,偷渡者的故事从来没有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纽约是福建移民聚居的大本营。来自福州的陈文(化名)在纽约居住了20多年。 陈文说,他的一些亲戚和朋友都曾偷渡来美国。他们为什么会采取偷渡的方式冒险来到美国?而偷渡到美国后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陈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他所了解的偷渡客的故事。

记者:据你的了解,中国福建的偷渡浪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陈文:” 这个偷渡浪潮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的,当时改革开放,人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了,因为人的话,思想开放以后,就想追求好的生活嘛。因为我们长乐那边,福州那边有出海远洋的传统,去南洋去香港的那些人,他回来的那种财富的信息,我们都很羡慕,好像就是一个传统,就是去南洋一定会富。毕竟在大陆都是农村,工作辛苦,又没有什么钱赚,大家都想致富嘛。在当时出国是一个热,我们不觉得是一个犯罪,当时就是一人出国,全家光荣那种观念。所以说,你一个家庭没出国的话,总觉得缺了什么。”

记者:福建偷渡者的路线一般是什么样的呢?

陈文:” 在90年代初期,我们那些周围的亲戚朋友就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偷渡的道路。他们的偷渡路线一般来说就是从长乐那边,先到中国的边境,像那个广西云南那一带,一般来说是爬山,目的地是去泰国,当时去泰国很难的。然后从泰国的话再办一些证件,我也不太清楚。有些人坐船,有些人办证件从泰国到了墨西哥,当时很多是坐船的,然后就偷渡到美国。”

记者:这些偷渡者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达到美国?

陈文:” 这个时长至少都是几个月的,因为你爬山,爬过去,真的都要花很久的,你在泰国还要再等消息,等船的信息,等蛇头安排.所以说你快的话,半年,有的时候偷渡一年。东南亚一带很热的,爬山过程中,我身边的人,我听说有些人把命丢在那里,包括我一个亲戚,他呢,因为在山上,自己的水带不够,你就会找水源。你找不到的话你就乱喝水,你不小心就喝到有毒的水,就完蛋了。我知道我一个邻居,他偷渡的时候把命丧在那里了,因为喝了有毒的水,来不及抢救。”

记者:他们偷渡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陈文:”刚开始的时候(偷渡费用)一万八(千)美元,我们福州人都叫“万八哥”, 一听就知道是要偷渡美国的万八哥,后来费用慢慢的就升高了。”

记者:这些偷渡者来到美国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陈文:” 大多数人来到美国以后,主要是做餐馆。现在一般集中在餐馆,洗衣,还有就是做一些装修。我们福州人在纽约,特别是以前是在唐人街,East Broadway(东百老汇大街),我们就叫它福州街。我们中国人真的是很勤劳的。美国人工作8个小时,你叫他多工作1个小时,他就呱呱叫了。中国人12个小时,他会为了钱,很辛苦的去做。出了国以后,工资水平比中国高很多,在美国赚一个月,在中国你赚一两年还赚不到。最难的就是生活压力,很多压力真的是精神压力。刚来美国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为了偷渡费压在身上,忍气吞声慢慢地熬过去。我们中国人就是有这种苦了自己一个人,都想让自己家庭活的更好的想法。你偷渡债还完了,可以轻松点,但是身份问题解决不了,还是很麻烦的。”

纽约东百老汇大街

记者: 你有关注最近的英国卡车集装箱中39具尸体的案件吗?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陈文:”首先我很震惊,39个人,真的不可思议,想想的话,真的也是很无奈。现在越南的话也在走我们中国的路,也想致富,也会走上偷渡的道路。”

记者:据你所知,偷渡浪潮还在持续吗?

陈文:”2010年以后,这股(偷渡)潮下来了一点,毕竟中国经济开始发展了。最近一两年,突然特别是美国贸易战打响,我觉得是这样,因为失业率提高了,我们中国的人口基数又大,又让偷渡的风有点儿兴起了。”

林忌:英国偷渡客39死惨案 再现强国之移动龙门

2019-10-29 11:59
来源: 自由亚洲
作者: 林忌

英国雅息士郡(Essex)(中国翻译:埃塞克斯郡),发现39名人蛇藏匿在货柜车中,不幸全体死亡;英国警方从部份死者遗体中,发现有中国护照,因此初步判断死者为中国人,亦因此即被传媒,与19年前58名中国人焗死在多佛港货柜车一事来比较;事后中共党媒《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声称“39名中国人惨死,英国该负责任”,文章指在英国“反复发生”中国人集体死亡的事件令人“十分痛心”,说“如此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就发生在英国及欧洲人的眼皮底下,英国及相关欧洲国家显然没有尽到保护这些人不这样死于非命的责任”,把偷渡者死亡的责任,全推到英国与欧洲国家上;而其总编辑胡锡进,甚至在微博发文问:“是什么原因总让中国人成为英国重大集体死亡事件的牺牲品?”

这些言论,立即引起国际哗然!为什么不是英国人、欧洲人偷渡到中国?为什么是中国人由高官到赤贫,由投资移民到偷渡到英国与欧洲?这真的是应该问问中国啊!

犯罪集团把人蛇塞在货柜内过境,然后人蛇在货柜内失救死亡,其责任在于谁?是人蛇集团的出发国家,还是其终点站?事实上作为偷渡终点的国家能够做的,除了加强边防检查之外,能做的十分有限;而且正是因为边防严密,才会令人蛇以如此危险——坐冷藏冻柜去偷渡,而不是其他安全得多的途径;《环球时报》的荒谬评论,连一向力撑的中国外交部也要切割,要澄清并非官方立场;而中国的官方立场是什么呢?就是“包括欧洲很多地方,都发生严重的非法移民悲剧,亦包括客死异乡等”——和《环时》的差距又有几多呢?为什么不问问中国人为何不断要出走呢?

中共官方另一个重点,就是指仍未能确定死者是中国人;不久事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有越南人声称,死者应该包括越南人,甚至是大部份应是来自越南,却经由中国偷渡,以至持有中国的假护照;中国外交部在跟进的记招当中,则呼吁各界不要“先入为主”,要英国核实死者身份云云;然而中共的官方五毛,却四出在网上洗版,紧急为中国“辟谣”——死者是越南人,不是中国人;那么当初胡锡进与《环球时报》猛批英国,岂不是枉作小人?

世界各地很多持有各国护照,种族上是华人者,却常被“中国人”,包括在香港持有外国护照者,即使连特区护照也没有,也被中国政府“首先是中国人”;各地的华裔成功人士,常先被称为“华侨”,即所谓“侨居外国”,不承认自己是当地的人士,即使已改持该国的护照,只要“杰出”,也会被列入“杰出华人”等,甚至“被中国人”;然而为何39个死者,却要急急忙忙切割呢?彷佛死者来自越南,就“首先不是中国人”,或者“一定不是中国人”了;至于是否“越南华侨”,有没有“华人血统”,这当然不重要呀!

从来只有“杰出华人系列”,而没有“丑陋华人系列”;夺得诺贝尔的美籍华人就是中国人,至于打家劫舍的华人罪犯,当然要尽快切割,和中国割得一干二净,即使如今消息都把蛇头与偷渡集团,指向有“偷渡皇后萍姐”的福建人蛇集团,而出发点来自中国,手持不知真假的中国护照,总之不是英国的错,就是越南的错,中国当然是没有错的,这就是中国一贯的“移动龙门”态度嘛!

孙立平: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搅动了整个地球——对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解释框架

原创: 立平观察 孙立平社会观察 2019-10-28

一个越来越让人不认识的世界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让人不认识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

很多现象用我们脑子里原有的框架已经装不下,解释不了,认识不了。于是乎,对于这个世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人们都觉得反常和匪夷所思: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美国和盟友的龃龉,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甚至不仅仅是贸易战……

甚至特朗普和英国那位新首相的发型,都在象征着与过去那个年代的偏离。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造成所有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么?

全球化:地域共同体框架变了

如果认真想一想,你也许会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域性共同体框架变了。这就是全球化的过程。

全球化是一个已经历时几个世纪的过程。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孤立时代,到多中心时代,再到全球化时代的演进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生活的共同体框架也在随之发生改变。

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冷战结束,把世界隔开的那堵墙不存在了,全球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冷战时期,整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经济也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即欧美的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和苏联东欧的经互会经济体系。

毛泽东当时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想形成新的一极。但客观地说,第三世界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没有内部的整合性。第三世界实际上是以碎片的形式嵌入于前两个经济体系之中。

冷战结束,全球化的政治障碍被清除,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率先释放出来的,就是资本这个全球化的先锋要素。从这个时候开始,资本才有可能脱离民族国家的框架,从而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特征。

资本率先冲破国界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资本的形成,意味着国界的淡化,资本无国界从理念开始变成现实。与此同时,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性的资本在从本国的社会结构中抽离。美国的劳工和一般民众,对华尔街的资本甚至比其他一些国家的民众还要陌生。

由此也就带来世界秩序的新的重组,而这种重组造成巨大的内部张力,并由此冲击着原来的秩序与建制。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劳动力、居民这三者的流动性是不一样的。

在空间的意义上而言,资本的流动性是最强的,特别是由于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形成,资本的流动速度快,成本低。即使是资产形态的资本,由于各种资本运作方式的纷纷出现,其流动性也在明显加强。其次是劳动力的流动性。其实,就劳动力本身而言,其流动性是极强的,但在现实中,由于劳动力是嵌入于各种社会关系和结构之中,其流动还是要受到各种牵制。而作为居民的流动性是最差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居住地改变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国与国之间,国籍是其中最重要的壁垒。

不但是不同的要素,就是不同类型的资本,其流动的速率也是不一样的。金融资本的流动速率无疑是最高的,制造业的资本次之,而房地产资本则明显滞重。房地产商出身的特朗普成为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

资本一骑绝尘后的结构紧张

这三者流动速率的差异,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紧张。当资本快速流动的时候,劳动力可能被甩在一边;而当劳动力强行随着资本而流动的时候,作为居民的家人可能被甩到一边。美国愤怒的劳工体现的是前者,而中国农民工的两地分居以及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体现的则是后者。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资本的形成,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味着资本国界属性的淡化,资本无国界从理念变成现实。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全球性的资本在从本国的社会结构中抽离,从而经历一个与民族国家框架的权力从分离到重新结合的重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社会结构,主要是指那些资本流出国的社会结构,在经历意义深远的变化。资本的收益在提升,劳动的收益在下降,资产在升值,股市屡创新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层处境尴尬。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上一次美国总统大选中以一种令人惊异的方式显露出来。特朗普的当选,在当时之所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忽视了一个与全球化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因素的存在:美国社会的潜结构。即那个平时不发声的、往往受到人们忽略的那个结构因素。从实体的角度说,他们主要是白人劳工阶层和”农村中老年白人男性”。在这部分选民中,投特朗普的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

而造就这个潜结构的,就是资本抽离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的断裂。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结构中的一对重要关系就是劳资关系。虽然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使两者能够和谐共处的机制,但由于利益关系,其间的张力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于是,人们看到的是工会、谈判、罢工等等这些现代社会中重要要素的存在。在处理得比较好的时候,两者的关系比较缓和;处理得不好的时候,两者的关系比较紧张。然而这一次的情况却与原来完全不同,这一次不是双方关系的紧张,而是其中的一方抽身而去。

由此造成的结果,劳资的关系不是紧张了,而是坍塌了。由此,一种断裂的社会开始形成了。

结构的斜线切割

我们知道,社会结构是分层的,也就是人们的地位是以垂直的方向按照高低不同排列的。

在以往的时代,我们看到并习惯的是结构的水平线式切割。也就是说,社会结构从整体上来说是金字塔式的,然后在中间的某一个部位,画一条或两条水平的线段,把这个金字塔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部分,于是有了社会的上层与下层,或上层、中层、下层。这就是社会分层。

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个金字塔仿佛是被一条斜线切割了,一部分上层、一部分中层、一部分下层,成了步入全球化轨道的部分;其余的部分,则成了被甩在全球化轨道外面的。美国的底特律,中国的东北,都可以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理解。

这样的一种结构,假如还是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的话,可以这样说,右边的那条边从上往下,在三分之一的地方找一个点,底下这条边,从左到右也是三分之一的位置找一个点,把这两个点连一条线,这样就把三角形划成了另外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比较偏左上的一个部分,一个是偏右下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两个部分实际上都包含了部分的底层、部分的中层、部分的上层。那么这条斜线代表着什么呢,就是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新的分野。

左上这半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全球化过程的受益者,但是从这个受益者你可以看得出来,全球化过程的主要的受益者其实更主要的是上层,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那些金融精英、资本精英、科技精英,有人也把它叫做是一个全球化的既得利益集团,当然,这当中也包括了部分的中下层。在另外的一边,就是右下的这一边,可以看作是全球化过程当中的利益受损者,这当中,中下层占了相当的比例,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上层,他们也是全球化过程的利益受损者。在这当中,我们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前时代的新的社会结构的图景。

资本与权力的脱钩与再组合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虽然不无争论,但绝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资本、市场、民主、自由这些要素之间,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而这些因素聚在一起,共同对抗着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看到两个最基本的推断。第一,资本和市场因素的发育,总会形成对民主自由制度的呼唤。第二,资本和市场与权力间具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但所有这一切,都在全球化的新背景下发生了变化。资本打破民族国家的边界,开始世界性的流动和布局。对于这一点,人们更多地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的。即使是眼界开阔一点的人,也只是由此萌生出对民主化扩张的憧憬,至少,给期待权力受到限制的人们提供了某种希望。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事情走向了一个超乎预料的方向。资本的全球化流动,特别是资本的全球化属性的形成,意味的不仅是资本配置的新模式,同时,它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与权力的关系。

我们通常说,资本在本质上要求的是自由,因而,其摆脱权力控制的欲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个说法是有前提的,即资本的活动范围与权力的支配范围是重叠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权力的支配,意味着对资本的控制。

但在存在下列因素的情况下,上述的逻辑将会不复存在,甚至可能会发生逆转:(1)权力作用的范围小于资本的活动范围;(2)这些权力之间存在竞争;(3)权力可以通过资本的助力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这样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第一,权力有可能会对资本尤其是外部资本笑脸相迎,因为外部资本不会削弱权力的内在基础;第二,权力为资本提供某些条件甚至特权;第三,资本可能会顺从甚至助力权力。

资本与权力的可能新联盟

资本与权力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与资本的类型有直接关系。因此,也许我们首先应当对资本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当我们说资本的时候,通常说的就是私人资本。这里的私人资本泛指民间资本,也就是国家公权力控制之外的资本。在全球化之前的时代里,即使是在打破地方封锁的情况下,私人资本的活动范围,一般也不超过民族国家的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私人资本与权力的关系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与私人资本不同的是权力本身控制的资本,即一般所说的国有资本。这种资本与权力的关系显而易见,而且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在此就不详细讨论了。

与本文话题最相关的,是一种全球性资本的出现。就资本与权力的关系而言,全球性资本的真正意义是由于其跨越了权力的边界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与权力的关系。

资本与权力的新暧昧。在这个时候,全球性资本由于脱离了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权力架构而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权力架构已经无法继续主宰资本的命运,因为资本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其他要素,并且这种流动性得到整个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支撑。

在一个经历了急剧去意识形态化的今天,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所致力的最优先的目标。而经济的竞争,首先是资本的竞争。而对外流而来的资本提供优惠的条件,甚至是某种特权,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其实,资本与权力之间的一致甚至亲和性,在过去的年代里就是被低估了,或是被掩盖了。而现在终于迎来了一种逻辑就本应存在的暧昧与共谋。

国家竞争加剧背景下的利维坦重现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全球村的概念流行一时。似乎一个天下大同的时代正在来临。然而这只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理想化想象。

在当时,人们怎么也不会想象到20多年后这样的一种图景:美国在美国优先的理念下显露出孤立主义的态势,英国在争议中离开欧盟,俄罗斯一直在明里暗里与美国较劲,中国在越来越强调中国特色。国家这个单元,在受到再次的强调。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愈演愈烈。一些全球化的议题,如环境的问题等,开始被搁置一边。有人开始把今天这个时代叫做后全球化时代。

在后全球化时代,国家这个在20多年前被看作似乎是一个有点过时的容器,在重新恢复活力,国家间的竞争似乎在进一步加剧,优先考虑国内的事情在成为政治家一种新的政治正确(实际上是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这样,问题是现在必须如此高调宣称)。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要求国家成为一个更独立的、更强有力的实体。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一种新的强人政治开始出现,美国的特朗普、俄国的普京、土耳其的埃尔多安。普京成功地打败了在叶利钦时代形成的各色寡头,埃尔多安在冷酷无情地镇压反对派,特朗普虽然受到制度的掣肘,但也不时显露出任性和强悍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调动的思想与文化资源。其中有两点是明显的。一是他们都努力在调动特殊性的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和张扬民族主义情绪。二是借助于民粹主义,以图压制住精英。与此同时,过去那些年间形成的一些最基本的共识在受到颠覆。于是有人问?现在是不是已经是共识型政治的黄昏?还有更多的人在担心孤立主义与狭隘主义的重新抬头,担心在民粹主义助力下独裁者的野心与独裁政治的崛起。

新民粹主义:世界性的反应

资本的跨国流动,既是与原属国政治框架脱嵌的过程,也是与进入国再组合的过程,其间对原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冲击,乃至于对原属国和进入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冲击,都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两个层面的反应:国际层面上的逆全球化,国家层面上的民粹主义。

这两年,在整个世界上,从美国到欧洲,甚至在其他地方,似乎都呈现出一种民粹主义复兴的趋势。在有的地方,其表现为左翼民粹主义,如委内瑞拉等,在有的地方,表现为右翼民粹主义,如意大利。但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在对自从文明诞生以来就形成的精英–民众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支配的世界秩序的冲击。

民粹主义这新一轮的勃兴,与两个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就是我们这里讲的全球化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造成的全面结构失衡。另一个就是资源(资本、权力、影响力等)的不断集中与信息(包括表达机制)的不断扩散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构成新一轮民粹主义基础的新联盟,即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斜线式切割基础上形成的新联盟。也正因为这样,我前些天讲过几次富豪民粹主义这个问题,特朗普这样的房地产富豪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民粹主义的代表。这与历史上一些上层人士出于理想而站在穷人立场不一样。比如特朗普,他在政治上所具有的民粹主义的特征以及他在社会的下层得到的支持和拥护,不是他用背叛富人的利益、改变他原来最基本的政治立场换来的,恰恰相反,他是在固守原来的那样一种政治理念,同时也是明显在维护富人的利益的同时,寻找到了底层的支持,真正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恰恰是在这里。

自由主义所面临的挑战

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前后,学者福山曾经做出一个著名的判断:历史终结了。也就是说,虽然今后时光还在延续,但已经没有新的故事。市场、民主、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成为今后唯一的线索。

在现象的层面,福山说的似乎没错。即使事实会有一些小的、细节的偏离,但基本的理论框架仍然是可以成立的。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个词儿:似是而非。即表面上的一切似乎真的如此,而实质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所以,前一段时间我在一篇文章中说:差不多30年前,福山说:历史终结了。为这个问题,人们争论了30年。福山的这个论断是对了,还是错了?也许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福山说,今后的历史要往西走。事实是,确实没有往东走,但也没有往西走;而是往南走了。

在这样的时候,自由主义实际上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而在这种挑战背后的。就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自由主义的对象有了可观的进展,而自由主义本身却停滞不前。

張貼者: NCN(《新世纪》) 位於 10/28/2019 02:42:00 下午

林枫:步入衰退的香港经济对港人民主抗争有何影响

2019年10月30日 03:45
林枫

香港民众在合唱“荣耀归于香港”的反送中歌曲。(2019年9月21日)

华盛顿 —
继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10月28日表示香港经济进入技术性衰退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9日再次警告说,2019年香港经济可能全年出现负增长。她表示,港府将会推出必要措施“撑企业、保就业”,但这只是治标,而“止暴治乱”才是治本。然而分析人士认为,持续了5个多月的反政府抗议只是加剧了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而经济状况的恶化并没有改变港人继续走上街头争取民主、自由的决心。

林郑月娥在行政会议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说,港府星期四(10月31日)将公布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如果经济增长继续为负,那么连同第二季度的负增长,香港将进入技术性衰退。所谓“技术性衰退”是指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林郑月娥还表示,按目前的评估,香港经济2019年可能出现全年负增长,达不到0-0.1%的正增长目标。香港上一次出现全年经济负增长还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当时,香港GPD下降2.7%。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天前表示, 香港经济近期受到全方位打击。10月18日公布的数字显示,香港消费和旅游相关行业的失业率在7至9月期间进一步上升,其中餐饮服务业的失业率大幅上升至6%,为六年来新高。在贸易方面,香港第三季度出口同比下滑7%以上,为十年来最大下滑幅度。

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它给香港带来几十万就业机会。但在8月份,抵达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大陆游客下降数量更甚。在中国“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人数下降了55%。2018年,大陆游客占全部6500万访港人次的四分之三。零售额也出现了大幅下滑。8月份零售额的降幅为23%,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

香港政府把目前的经济困境归咎于持续了近5个月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但香港资深媒体人、前《亚洲财经》杂志总编辑纪硕鸣对美国之音说,香港经济在修订《逃犯条例》所引发的“反送中运动”前就已经呈现颓势。

“实际上今年第一季度它的经济增长基本上就是大概0.5-0.6%。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基本上就是零了。所以香港的经济在2019年一开始就在做调整。这和修例引起的风波是没有关系的。”他说。

纪硕鸣表示,香港经济表现不佳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受中国经济的影响。他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再加上美中贸易战的影响,这使得香港经济进入一个调整期,但毫无疑问,“反送中运动”使香港经济雪上加霜。

到目前为止,香港经济的另外两大支柱,即国际金融和房地产基本还没有受到冲击。这凸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尚且稳固,尽管五个月来反政府示威活动不断升级,且常有暴力发生。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香港的上市活动在过去两个月加快了步伐,IPO募资总额接近100亿美元,超过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包括百威英博亚太部门的50亿美元IPO、中国运动服装集团滔搏国际的11亿美元IPO,以及物流企业ESR Cayman的16亿美元IPO。但受香港动荡局势的影响,备受瞩目的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价值100-150亿美元的IPO被推迟。

分析指出,如果香港动荡局势持续下去,或者进一步恶化,这势必会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产业构成影响。“这才是香港真正担忧的,”纪硕鸣说,“因为社会不稳定、动乱会让资金外流,要求来上市的企业可能会推迟,像本来9月份阿里巴巴要上市的。这样的话,外资进来的就会少,这对香港是很致命的。因为国际金融是香港(经济)一个大的重要支柱。”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高盛(Goldman Sachs)近期的一份报告说,今年6到8月,有30-40亿美元的投资从香港转移到了它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但报告没有把香港投资的流失与反政府抗议活动联系起来。

但到目前为止,香港的主流民意并没有因为经济状况的恶化而出现变化。“大家都看到民意没有逆转,” 纪硕鸣说,“这么大一个暴乱,又是烧、又是砸,这样的一个情况也没让民意出现一个很大的反感。转而支持政府的情况没有出现。”

香港工会联合会秘书长李卓人对《纽约时报》表示,大多数港人会把一切困难归咎于政府,而不是抗议者。他们认为,更大的威胁是失去自由和独立的司法。

香港议员何君尧因争议言论被英国母校撤销名誉博士

2019年10月29日 20:11
美国之音

香港立法会亲北京议员何君尧在与一名民主派议员辩论。(2019年8月12日)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10月29日发表声明,决定撤销香港立法会建制派议员何君尧为该校荣誉博士的称号。

八年前,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在授予何君尧名誉博士的时候称他是“香港法律界的重要人物”,赞扬他为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商业和经济合作做出的贡献。

但周二该校在取消这一荣誉的时候说:“获安格里亚鲁斯金大学颁发名誉学位人士,必须为我们的学生、校友和员工,以及我们所服务的社区树立正面榜样。自何先生获颁发名誉学位以来,其行为持续引起关注。大学经过调查后,已撤销何先生的名誉学位。”

港媒报道,何君尧表示,对校方单凭一面之词做决定感到难以理解,也为英国人感到可惜。

何君尧日前曾以“蟑螂”形容示威者,并以带有歧视性别和种族歧视的言论攻击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毛孟静而引发外界关注。

南华早报说,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在做出决定前收到了英国上议院议员奥尔顿勋爵(Lord David Alton)的信,说何君尧曾发表贬抑女性和带有种族主义的言论,并要求该校学术委员会撤销何君尧的名誉博士学位。

南华早报说,奥尔顿勋爵在信中提到何君尧在今年7月香港元朗地铁站发生殴打乘客的事件中何君尧与暴徒们握手。但何君尧否认参与了这次暴力事件。

在那次袭击中,大约100名白衣男子用木棍和金属棍打伤了至少45名平民。何君尧事后说,那些白衣人不过是抵抗反政府示威者,“保护自己的家园而已”。

本月早些时候,香港机会平等委员会透露,何君尧在立法会上对毛孟静使用了性别歧视的语言,随后该委员会收到了大约30次问询。

奥尔顿勋爵在给这所大学的信中说:“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都很难想象这种卑鄙的态度和用语会给贵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香港信报说,何君尧对此表示,英国一直讲求法理,但现在单凭一面之词就做出决定,对此难以理解,并为英国人感到可惜。何君尧还说 表示会向校方了解情况。

环球时报说,何君尧也表示,接下来不排除要“找个律师据理力争一下”。

何君尧1984年在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回到香港以后获得了律师职业资格。

媒体:陆续曝光的美军夜袭巴格达迪行动细节

博谈网 2019-10-30 07:59
来源: 法广
作者: 肖曼

伊斯兰国最大头目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10月26日在美军夜袭行动中被歼灭。三天来,有关这次秘密行动的细节不断曝光。

巴格达迪身份认定为何只用15分钟?

巴格达迪残缺不全的尸体是如何认定的?据美国福克斯报导:爆炸发生后,巴格达迪的头部保持完整,使美国突击队可以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立即识别出他。

但美国并未仅依据面部识别,而是进行了正规的DNA测试。如何得到巴格达迪的DNA样本?一说来自华盛顿邮报:是巴格达迪的一个女儿自愿提供了DNA样本。另一说法则来自叙利亚库尔德民兵组织,他们周一透露:是库尔德线人成功进入巴格达迪藏身的住所,取得其内裤进行DNA测试,让美军确认其身份。

特朗普27日透露,在巴格达迪死后大约15分钟,他便接到了美军电话:检验结果确定死者就是巴格达迪。特朗普都说,这个电话来得非常快。

的确,我们还记得: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2011年在巴基斯坦杀死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后,美国花了八个小时对尸体进行DNA分析,才给出肯定结果。因为当时必须将尸体样本带到在阿富汗的一个美国军事DNA实验室,而现在,技术进步使得现场DNA测试成为可能,大大缩短时间。

如何找到巴格达迪的藏身之处?

巴格达迪死后,人们关心这个多年来行踪成谜的“全球头号恐怖分子”是如何被找到的?他5年来藏在哪里?

路透社独家引述伊拉克两名安全官员的话透露,伊拉克情报团队长期追查多年后,在2018年2月才取得突破。巴格达迪的五大高级助手之一艾萨维(Ismael al-Ethawi)被抓后,透露了巴格达迪多年来如何逃避追捕的情况,有助于伊拉克多个安全部门团队拼凑情资,掌握巴格达迪行踪及藏身之处。艾萨维透露了5名相关人士的细节,包括他们和巴格达迪曾在叙利亚和其它几个不同地点会面的信息。

另一转折点是今年早些时候的一场联合行动,美国、土耳其及伊拉克情报人员抓到多名伊斯兰国高层人员,包括4名伊拉克人和1名叙利亚人。是这些人提供了在叙利亚与巴格达迪会面的地点,伊拉克与美国合作,在这些地方部署更多的线人。

在2019年中期,伊拉克安全机构将叙利亚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Idlib)进行定位,叙利亚线人随后在伊德利卜的一个集市上认出一名可疑的伊拉克男子,跟踪找到了巴格达迪的住所。

美国安全情报局CIA得知后,在过去五个月中使用卫星和无人机监视该地点。两天前,他们发现巴格达迪第一次与家人离开该地点,乘坐小巴前往附近的村庄。

另一个找到巴格达迪的说法来自《纽约时报》,该报报导:两名美国官员说,去年夏天,一名巴格达迪的妻子和一名信使被抓后供出了巴格达迪的大概位置。

巴格达迪狡兔三窟,选择在叙利亚西北部靠近土耳其的敌对势力“基地”组织控制地盘藏身,令人惊讶。而之前外界一直认为,巴格达迪可能会隐藏在伊拉克与叙利亚边境沿线的某个地方。巴格达迪在2014年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占领的地方就曾经是横跨叙利亚及伊拉克两国的地区。

纽时还报导:拿到这个线索之后,C.I.A与伊拉克和库尔德情报人员紧密合作,找出更精确的巴格达迪的住所,并派间谍监视他的定期行动,直到美国突击队在周六发动进攻,一举消灭巴格达迪及其追随者。

英国《卫报》的报导则说,美军在突袭之前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情报行动,通过一名蛇头(贩运人口的人)追踪巴格达迪的具体地点,这个蛇头曾将巴格达迪两个兄弟的妻子从伊拉克转移到伊德利卜。

叙利亚库尔德所主导的民兵组织“叙利亚民主力量”资深顾问卡恩(Polat Can)也通过推特透露:巴格达迪从叙利亚代尔祖尔省(Deir Al Zor)迁徙至伊德利卜省(Idlib)的巴里沙(Barisha)。自从5月起,他们便一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合作,共同追踪巴格达迪并密切监视他。

该组织的一名线人成功进入巴格达迪藏身的住所。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已经决定要歼灭巴格达迪。但美军从叙利亚北部撤军以及土耳其趁机入侵,使这项斩首行动延后。

库尔德组织强调说,包括确认巴格达迪的藏身之处与取得所有情报,都是他们所完成的。该组织线人参与了传送座标、引导空袭等任务,而且坚持到最后一刻,直到成功为止。如果巴格达迪在美军于巴里沙展开攻击之前搬到杰拉布卢斯的新住所,他们还有针对其新住所的第二个方案。

综上所述,美国对巴格达迪的突袭行动之所以成功,要感谢伊拉克情报机构和叙利亚库尔德组织“叙利亚民主力量”。军事行动中,美国突袭的起点是伊拉克西部一个空军基地,期间飞过土耳其的一部分领空,从而也感谢了土耳其。

美军在巴格达迪大院中待了大约2个小时,任务完成后还拿走了一些极度敏感资料信息。巴格达迪大院最后被炸平,巴格达迪的尸体碎块则被美军拿走“海葬”。

观战全过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说:“这个极度恐吓他人的暴徒在极度恐惧、恐慌中度过了最后一刻,被美军的行动吓坏了。”

【推特今日(10.29)采风】

LIFETIME 視界 @LifetimeUSCN · 3小时3小时前
近日台灣情報機構查獲一個中共用假資訊干擾台灣大選的案例。大陸人張希達,冒充台灣人,向台灣媒體發放視頻節目。由於他沒有大陸口音,沒人懷疑他是大陸人。中共專門有個小組在福建晉江製作由他主持的挺韓國瑜的視頻節目,然後在台灣紅煤播放。台灣情報機構查證,張希達是中共中央廣播電台記者。

下午6:12 – 2019年10月27日